授 课 计 划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
学 院:必赢76net线路
课程名称:生活中的社会学
课程编码:9922301C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核心课
计划学时/实际学时:32/32
学 分: 2.0
授课时间: 周三第9,10,11节{第4-13周}
授课地点: 11J2102
教 学 班: 全校
授课教师: 龚晓洁、杨汇泉、任晓敏
填报日期: 2016 年8 月27日
《生活中的社会学》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简介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学》通选课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选课。它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等。本课程的内容既突出基础知识,又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从历史到现状等各方面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社会学领域框架。本课程授课方法注重课堂讨论式教学。授课过程经常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社会学基本知识体系后能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客观分析自我与社会。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系统、概括地掌握社会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和课程的基本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程讨论,并把这些要求均作为平时成绩的测量标准,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和课程要求相关的论文写作,作为平时作业的测评,考试主要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考核。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突出通选课程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视角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本课程共30个学时,分10次授课,前6次课每次课讲一个社会学专题,后4次课,两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平时成绩的考察中出勤和课后作业作为主要评定指标,辅导答疑则主要利用课前和课间休息时间进行,或通过网络邮件交流进行,也可在教师无课的闲暇时间在系办公室进行,
三、成绩考核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主要是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总成绩(100%),其中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等。
(二)期末考试成绩:开卷考试成绩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李芹主编,《社会学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书目: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
3、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教师联系方式:sl_gongxj@ujn.edu.cn
两次课后安排一次答疑,答疑可在课后直接进行,亦可定期在教师所在系办公室进行。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4周
学时:3
授课内容: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特征,培养对社会学的学习的兴趣。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第5周
第二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区分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联系实际理解文化的含义与特性,掌握文化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第6周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 社会角色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什么是社会化和社会角色,要求学生能联系自身正确看待人的社会化。
第7周
第四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 家庭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群体的类型、结构,以及初级群体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家庭的类型和家庭问题。
第8周
第五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三节 社会流动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概念,了解目前我国的流动和分层状况,客观分析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原因。
第9周
第六章 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现代化和社会变迁的关系,熟悉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10周
播放《大国崛起》纪录片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四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目的要求:通过本次课程观看《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和课堂讲授使学生客观认识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原因和历史条件,正确看待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问题。
第11周
第七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 贫困问题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问题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什么是社会问题,要求学生客观认识我国的贫困问题,关注贫困,帮助弱势群体;合理看待青少年犯罪问题,学会保护自己。
第12周
第四节 高等教育现状问题
第五节 环境问题
目的要求: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正确看待社会问题。
第13周
授课方式:随堂考试
七、我的教育哲学和学习成功的技巧介绍
(一)我的教育哲学;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一:许淑华-农村社会工作授课计划
下一:赵宝爱、杨汇泉-社会政策